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学术动态 2021/3/3 14:33:07 162 阅读


     R5f6cf99efa3397c16aa83e892bc0ba2a.jpg  在正畸治疗中数字化取模可记录诊断信息、制定治疗计划、通过远程传输信息避免石膏模型易磨损、难搬运、耗费物理储存空间和制作时间的缺点,扫描过程降低患者不适感,增加接受度。Wesemann等亦发现扫描石膏模型重建的3D模型,转化的数据信息可精准测量出石膏模型测量困难的位点。


3D个性化隐形矫治器外形美观透明不影响患者正常交流,更易保持口腔卫生和牙周组织健康,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不适感,通过数字化设计模拟治疗过程,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正畸的热点和趋势。但目前3D打印技术难以达到矫治器表面对精度、强度和透明度的要求,最终成型仍需利用传统压膜技术,无法实现全数字化治疗。


传统正畸治疗多位于唇侧,美观性差,舌侧矫治器较传统唇侧矫治器增加美观性但易引起舌部不适、影响发音和进食。而在舌侧矫治中,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个性化舌侧托槽底板能够与患者牙齿的舌侧面精密吻合,通过转换托盘直接将托槽粘接在预先设计的位置上,消除传统舌侧托槽需要依赖粘接剂厚度补偿的弊端。舌侧托槽经过个性化设计,更加贴合病人牙面,符合病人个人特征,用个性化舌侧托槽操作更简便,吻合度更高、发生脱落和不适等并发症几率更低。

 

3D打印技术高效率的个性化精准治疗为口腔医学领域带来便利。但3D打印技术存在费用高昂、技术专员缺乏、难以推广到基层场所等问题。3D打印由于材料和打印设备的限制,尚不能完成极具个性化的精细产品,例如根管内部形态、个性化全口义齿、隐形矫治器等。同时,3D打印致力于以自身细胞为原料,实现高度仿真且具有全部生理功能的组织器官的打印,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完全符合组织器官复杂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材料,不能完成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组织器官的直接打印。因此,生物材料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3D打印设备等多学科的发展以及交叉应用,将是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热点。


*本站文章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与 smilefft@email.com 联系。
*未经本站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欢迎关注FFT美学功能正畸公众号与小程序